纺织网
收藏网址 手机端
首页 > 行业资讯 >详情

丝绸之路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来源: 58家纺网 发布于:2024-06-23

丝绸之路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7000年前就有丝绸

早在7000年前,中国的先民们就已发现了蚕茧的纤维性能,从事养蚕、缫丝业,他们用灵巧的双手纺织出了绚丽的丝织品.

民间传说,养蚕是黄帝时代发明的,有些史书中也记载了这些情况.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西陵之女嫘祖为皇帝元妃,始教民育蚕,始治丝以供衣服.”可见养蚕缫丝之术在中国由来已久.

“早在7000年前,原始社会的人们就已发现了蚕茧纤维利用的秘密,大约在5000年前,蚕的家养时代就已开始了.”

到了春秋战国之际,也就是在公元前6世纪到5世纪,中国人织造的精美丝绸,就通过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逐渐西传到了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但是,这也是人们能够找到确切证据的记载.其实关于丝绸的西运,专家认为早在三四千年前就已经有了.人们曾经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埃及木乃伊中,发现了中国的丝绸.

人们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掘出蚕纹和编织图案,在“文化”的遗址中发掘了世界上最早的丝质绢片、丝苇、丝线等丝织品实物.专家认为,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大约在4世纪传到中亚、西亚,大约6世纪的时候传到东罗马.

丝绸传到西方后,引起了上流社会的重视,据说古罗马的凯撒大帝曾经穿着丝绸长袍去看戏,结果引起了空前的轰动,因为这在当时是非常奢侈的,古罗马的人把中国称之为赛里斯,意思丝国.古罗马人喜欢中国丝绸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万里迢迢,难以得到“物以稀为贵”;其次,当时西方人衣服的材料主要是麻和动物皮毛.这些材料制作的衣服在夏天非常热,远远不如丝绸凉快.

最初中国的丝绸是通过安息或印度的客商贩运到希腊和罗马的,后来人们对丝绸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价格也逐渐提高,不断有商人加入到贩运丝绸的行列中.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对养蚕缫丝技术进行保密,这个秘密得以维持了很久的时间.但它是挡不住养蚕技术的西传.因为人们的生活需求以及广阔的市场对人们产生了非常大的诱惑力.

玄奘笔下的故事

对于养蚕技术的西传,至今有着多种说法和故事.其中一个故事与玄奘密切相关.玄奘高僧也就是《西游记》中的唐僧,他曾经将到印度取经过程以及在路上看到的情景记述了下来.在《大唐西域记》中曾经给人们记述了一段养蚕技术西传的故事.他记录的故事是这样的:古时候(唐人所说的古时候),新疆和田一带有一个国家叫瞿萨旦那国,过去这里的人们是不会种桑养蚕的,后来他们听说东国(东边的一个国家)善于种桑养蚕,就多次派遣使者前去求蚕、桑种.东国国王坚决不给,而且还下令边关严禁蚕、桑种出口.事情不好办了,这个瞿萨旦那国王想了一个好主意,采用求亲的办法,来麻痹东国国王的戒备之心.于是他派人带着重礼向东国公主求婚.这时,东国国王也在考虑向西边扩张势力,自然就答应了求婚一事.迎娶公主时,瞿萨旦那让迎娶的使节告诉公主,我们这里可没有丝绸,如果公主要做衣服的话可以把桑蚕种带来,以便将来为她做衣服.于是,公主按照专使教的办法,就秘密弄了一些桑蚕种,放在自己帽子里面.到了边关,所有车辆都被仔细地检查过了,唯独公主的帽子无人敢动.这样,东国的桑蚕就到了西域一带.唐玄奘取经路过还专门到这里参拜了供奉桑蚕种的寺院鹿射寺,看到几株大桑树.

这个故事流传得比较广,在藏文《于阗国记》、在和田的一个古遗址中都发现了相关的记录.但是专家们认为:故事中的东国可能是鄯善国.因为史书至今没有发现在公元2世纪左右中国公主嫁入于阗的记载.只有在唐天宝年间,唐玄宗曾将一个宗室女儿嫁给了于阗王.而这时候,玄奘都已去世了.因此人们认为这个故事中的东国,并不是中国,最大可能就是西域的某个国家.专家们推测,这个东国可能是鄯善.

僧侣带到了地中海边

蚕茧传入西域后,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继续西传.西传的蚕茧如同火炬一般,在一个个运动员的努力下,最后传到了欧洲.当然,它的西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自然要通过层层的关卡,数不清的艰难险阻.

无独有偶,桑蚕传入欧洲也是通过秘密渠道进行的.生活在公元6世纪的罗马历史学家柏洛科匹斯曾经记录了蚕茧传入欧洲的经过,这是通过僧侣西传的.

当时,有几个印度僧人到了君士坦丁堡(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为东罗马的首都),这些僧人探听到罗马人不愿意从波斯购买丝绸后,就给当时东罗马的皇帝哲斯丁出了一个主意.说他们曾经在丝国(中国)生活过多年,掌握了养蚕技术.皇帝听完后,对僧人许诺,一旦养蚕成功,将给予重赏.于是这些僧人从印度取来了蚕种,在东罗马境内养蚕.他们的养蚕技术是间接从中国传入的.对于蚕茧的传入,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说是东罗马的养蚕技术是直接从中国传入的,是一个波斯人费尽周折带来的.

无论如何,丝绸织造技术作为中国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不仅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生活的享受,而且也成为了一个文化的载体.

丝绸之路课文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本文生动地描绘出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国交流的的一幕,展现了西部文化的灿烂和辉煌。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大道,还是中国与欧亚各国的友谊之路。

文章生动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上“弛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后汉书・西域传》)中的繁荣景象。

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景具体可感,易于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文章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读。

扩展资料

文章简介: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

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中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中国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

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

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作者简介:

段万翰,当代作家,以编著文献图书而著名。著作有《世界五千年》《巴黎公社的故事》《十月革命的炮声》《现代三十年》《人类的故事》。

1、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2、文章结构

文章属于总--分--总的结构,根据这一结构我们可以把文章分成三部分。

第1段为第一部分:总的介绍丝绸之路,介绍他的具体位置以及描述巨型石雕的样子,通过想象手法写出自己的感受,引起下文。

第2段到第13段为第二部分:具体描写张骞代表中国与安息国交往的情景。

第14段为第三部分:总结今天人们对丝绸之路的感受。

3、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亚欧各国间政治、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往来。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此路先后传来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纺织、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制瓷等工艺技术,绘画等艺术手法,儒家、道教思想,也通过此路传向西方,产生了影响。丝绸之路是东西交往的友好象征。

4、通过学习《丝绸之路》这一课,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丝绸之路”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能使中国繁荣和富强。

(2)、通过“丝绸之路”的寻访,培养集体协作精神,激发对大自然、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从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5、(1)对句子的理解。

①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证。所以作者站在这里,“仿佛看到”“仿佛听到”,自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之路两千年前辉煌的历史。这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触点。

这句还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②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2)对词语的理解。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可结合插图让学生理解)。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公元3世纪的一位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写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与中国经贸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写了独特的视角,生动描写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与中国经贸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 温州市大荣纺织 怎么样
    温州市大荣纺织 怎么样
    02-27
    一、温州市大荣纺织 怎么样 温州市大荣纺纱仪器有限公司 仪器方面,涵括纺织、非织材料的强力、色牢度、缩水率、透气保暖、静电阻燃、耐磨起球性能等系列测试仪器一百七十余
  • 新疆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有利条件和地理意义
    新疆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有利条件和地理意义
    11-30
    有利条件是新疆光照充足 适合棉花生长 有了原料产地 其次大力发展纺织业 可以促进新疆的经济发展 开办工厂 吸引劳动力 增加就业。比如 新中国刚成
  • 关于纺织行业
    关于纺织行业
    11-30
    中国纺织业上半年发展概况: 一方面,随着发达国家居民购买力大幅减少,今年上半年,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减少8.5%,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同比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