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纺织的发明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早在公元前5000 年,世界文明发源地就有了纺织品生产,例如非洲尼罗河流域的亚麻纺织、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葛纺织和丝绸纺织等。
我国的纺织行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学会了饲养蚕,将它结成的蚕茧抽出细丝织成帛,于是人们有了衣服遮羞御寒,此次揭开了人类文明史上崭新的一页。公元前500 年我国就有了手摇纺车和脚踏织机。
工业革命是以纺织业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为标志的,中国资本工业的开端也是以纺织业的兴起为标志的。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半个世纪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在纺织品设备规模、纺织品产量、纺织原料资源、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等方面,都跃居世界前列,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的第一生产大国、出口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纺织大国”。
一、 纺织行业基本情况
(一)纺织行业的定义
纺织产品主要包括棉、麻、毛、丝绸及化纤等纺织材料以及相关初级、印染产品的制造、加工和销售。因此,纺织行业的分析和研究也将重点关注这些纺织产品的产业链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
具体来看,纺织行业主要是将初级的棉、毛、丝绸等原材料经过一定的加工手段后形成服装等日用品的原料的工业行业。其中,棉花、毛料和丝绸基本属于天然原料加工,整个行业和化工行业关系比较密切的是化纤材料纺织行业,特别是人造化纤纺织行业。此外,纺织业中印染加工过程中也要涉及到不少的化学加工手段。
(二)纺织行业在国名经济中的地位
纺织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纺织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行业,纺织产品也是我国重要的外贸产品。另一方面,作为服装等日用产品的主要原料,纺织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将决定着服装等产业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纺织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和保持物价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 纺织行业的发展历程
(一)史前时代的原始手工纺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 纺织品的国家之一。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采集野生的葛、麻、 蚕丝等,并且利用猎获的鸟兽毛羽,搓、绩、编、织成为粗陋的衣服,以取代蔽体的草叶和兽皮。
纺织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纺织业的下游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纺织业细分下来包括棉纺织、化纤、麻纺织、毛纺织、丝绸、纺织品针织行业、印染业等。纺织业同时也是一个高污染行业。
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纺织业被列为重点污染行业。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印染行业污水排放总量居全国制造业排放量的第5位。60%的行业污水排放也来自印染行业,且污染重、处理难度高,废水的回用率低。化纤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有些产品大量使用酸和碱,最终产生硫磺、硫酸、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有些则是所用溶剂、介质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化纤生产污染环境的另一种表现是化纤产品本身的不可降解性,特别是合成纤维,其废弃物回收成本高,燃烧后污染空气;废弃后不易降解,造成土壤环境恶化。另外,毛麻丝行业的前处理过程也是行业污水排放的重点。在能源消耗方面,纺织机械、化纤机械电力消耗十分突出。化纤行业总耗能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30%左右。
印染废水的我国现状
纺织工业发展主要阻碍之一是环保节能(低碳)问题,环保的主要问题是废水,而约80%纺织废水来自于印染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纺织工业废水排放量23亿吨,居各工业行业第3位,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0.60%。纺织工业排放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排放量31.4万吨,居各工业行业第4位,占全国工业废水CODCr的7.76%。该数据是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数据,实际数据可能要大很多。实际上印染行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竞争性行业,中小企业比重占99.6%,非公有制企业占95%,大量小企业数据并未统计在内。若以纤维加工量的70%需进行印染加工计,则年排放废水约在30亿吨左右。
印染厂废水处理的问题分析
印染厂废水处理成功的实例较多,但是成效不佳的也不少,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印染厂未分析自身废水特质(水质、水量),照搬他厂经验,结果往往不理想。(2)将城市污水处理的设计规范,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仅仅改变一些参数,造成很大的损失。特别是在早期,大型印染厂废水集中处理,都由大型设计院负责,而其对印染废水性质不够深入了解,造成很大损失。(3)新技术、新工艺、新药剂未经中试,直接用于工程,造成很多失败。新技术多应经过小试、中试,才能用于工程,一般试规模是工程水量的3%~5%,即最多放大20倍左右。实验室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工程,难有成功案例。工程应该采用最成熟、最稳妥的技术。(4)生产工艺相近的废水,可采用相似的处理工艺,但也要根据水质、水量适当调整技术参数,保证处理水平。(5)实际运行技术和管理技术不当,未根据废水变化作适当调整,也是运行不稳定的原因。
仿真丝的兴起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浆料、人造丝碱解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类物质)、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其COD浓度也由原来的数百mg/L上升到2000~3000mg/L,从而使原有的生物处理系统COD去除率从70%下降到50%左右,甚至更低。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已受到严重挑战;传统的化学沉淀和气浮法对这类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也仅为30%左右。因此开发经济有效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日益成为当今环保行业关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