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世纪欧洲宫廷里的服装叫什么?
巴伐利亚 皮裤,紧腰裤,男士短上衣,亚麻衬衫,粉红色的丝绸领带和妇女民族服装。妇女们留着辫子,脸上点着雀斑,衣着时髦,而男士们则头戴帅气的帽子,留着特意蓄起来的胡子。 维多利亚 指1837年至1901年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的服饰风格,该时代女性的服饰特点是,大量运用蕾丝、细纱、荷叶边、缎带、蝴蝶结、多层次的蛋糕裁剪、折皱、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领、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宫廷款式。随着复古风潮的盛行,这股华丽而又含蓄的柔美风格,正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哥特式服饰 受建筑影响较大,其服饰上的特点是多采用纵向的造型线和褶皱,使穿着者显得修长,并通过加高式帽来增加人体的高度,给人一种轻盈向上的感觉。哥特风格的服饰特别重视外表的浮雕效果和线条。女装上装紧身合体,下半身的裙子宽大、上轻下重,形成一种圆锥状造型,具有极强的装饰性。中世纪,裙长是一种等级的标记,只有高贵的太太们才允许后摆拖地,并有权把它染成绿色。服装上的分割线、装饰线多采用纵向的、垂直的线条。13— 15世纪欧洲服装中歌特风格最为流行。那尖尖的埃宁帽就像一个小尖塔,还有两个裤腿颜色各异的紧身裤,尖尖的翘头鞋,饰以不对称图案的上衣等。时下流行的哥特式时装也常常是不对称的,但时下所谓的哥特式时装只不过是带有些许哥特式艺术的气息,它看起来带有更多的商业色彩,这使得“哥特式”听上去更像是一句促销口号。典型的哥特打扮是黑色高领紧身皮衣和有着复杂纹路的银饰,最关键是黑眼圈和悲伤麻木的表情。对他们来说,这意味着某种精神境界。 巴洛克服装风格 巴洛克(Baroque)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种艺术风格,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法语:BAROQUE。原意:不圆的,畸形的珍珠,有不规则的,不整齐的,强烈的动感。 巴洛克初指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后来在其影响下产生的服装风格,统称为巴洛克服装。
二、维多利亚时代和哥特风服装的关系
事先声明:本人不是学服装设计专业的,回答可能不准确,纯粹是以一个艺术爱好者【及门外汉】的角度发表一些浅薄的看法,请楼主谨慎采用。
个人认为两种风格的服饰是可以融合的。哥特风格和维多利亚风格的相似之处大约在于复古的装饰及对细节的重视。实际上,现在关于哥特风格的审美大多都是在比维多利亚时期稍早的浪漫主义运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般而言,哥特式服装要朴素一些,颜色深且单一,剪裁比较贴身甚至紧瘦,给人以严肃庄重的感觉。而维多利亚式服装则更为端庄大气,色彩多变,且经常使用蕾丝、荷叶边、丝带蝴蝶结等华丽元素。如果想将两种风格结合起来,可以先试着用维多利亚式服装做底板,将主色改为黑白,适当收紧袖管和下摆,削肩收胸,拉长腰部,同时减去过多的装饰。如果觉得这样过于简朴,也可以在领口、袖口等处添加细部刺绣吸引眼球。总体而言,哥特式强调线条的流畅、轮廓的清晰和比例的协调,维多利亚式更看重装饰的雅致、造型的多样和颜色的鲜明。楼主可以参考部分哥特洛丽塔式服装以获得一个清晰的印象,因为很多哥特洛丽塔装就是二者的提纯混合。
至于巴洛克式服装,个人认为其视觉上的冲击效果是最大的。典型巴洛克式极尽华贵富丽的做法在一些保守者眼中甚至有喧闹艳俗之嫌。不过在现代对于这三种风格的诠释中,巴洛克式已经蜕变成“活泼、新鲜、摩登、奢华”的代名词,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规则彩色珠宝和丝缎质面料的运用以及不同色系的碰撞:直接将大片大片的人造宝石镶嵌在胸前和肩部等显眼的位置,以丝绸的贵气光泽做衬托,并用明暗不一的色彩组成跳跃的节奏。哥特式相较于古典时期更为犀利锋锐,剪裁干净利落,简洁的黑白拼色逐渐代替了老式的精细装饰,并且一如既往地钟爱深色,同时也是使用皮革和透气面料(例如薄纱和网纹)最多的。而维多利亚式则演变成了素净优雅的复古淑女风,朴实的棉/麻/毛和精致的纱/绸在此派系很受欢迎,灯笼袖和褶边也是大热元素。个人以为这三种风格特点还是比较显著,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总体而言华丽度是“巴洛克>维多利亚>哥特”。至于如何准确区分还得多看一些图例。
三、什么是哥特式
为哥德次文化定义一个明确的思想体系并不太容易,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心境及审美观占有非常重要的脚色。有部分是受到浪漫主义和新浪漫主义的启发。黑暗、神秘、病态的印象及心境也存在于传统浪漫主义的哥德小说中。在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恐怖感及对超自然的畏惧普遍存在于大众文学中,并持续到现代的恐怖电影。哥德另一个核心元素是滑稽夸张及自我戏剧化,出现在哥德小说和哥德次文化中。
哥特不只是一种时尚,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衣食住行,你一定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超乎常人的阴暗。
四、欧洲的艺术风格?
由于罗马帝国的东迁,使得有机会出现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艺术。在艺术的成就上,此时所强调的是镶贴艺术,追求缤纷多变的装饰性。
同样,这种特色也反映在服装上。例如:在男女宫廷服的大斗篷、帽饰以及鞋饰上都出现了镶贴、光彩夺目的珠宝和充斥着华丽图案的刺绣。这些情形有别于同时期在欧洲地区的服饰,营造出一种既融合东西方又充满华丽感的服饰装饰美。
巴洛克艺术风格与服饰
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
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巴洛克虽然承袭矫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与服饰
洛可可一词源自法国字汇“Rocaille”,由此演变而来,其意思是指岩状的装饰,基本是一种强调C型的漩涡状花纹及反曲线的装饰风格。这种风格源自1715年法国路易十四过世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艺术上的反叛。
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甚至以洛可可一词代表法国大革命之前18世纪的服装款式。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与服饰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兴起于18世纪的中期,其精神是针对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风格所进行的一种强烈的反叛。它主要是力求恢复古希腊罗马所强烈追求的庄重与宁静感之题材与形式,并融入理性主义美学。这种强调自然、淡雅、节制的艺术风格,与古希腊罗马的题材形式结合所发展出来的服饰,也随即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跃升为服装款式的代表。
特别是在女装方面。例如,以自然简单的款式,取代华丽而夸张的服装款式;又如,排除受约束、非自然的裙撑架,等等。因此从1790年到1820年之间,所追寻的淡雅、自然之美,在服装史上被称为新古典主义风格。
国际哥特艺术风格与服饰
哥特式原本是指源自20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很快这种风格便影响到整个欧洲,而且反映在绘画、雕刻、装饰艺术上,形成一种被誉为国际哥特风格的艺术形态。
这种风格主要的表现是建筑上的锐角三角形,同时也深深的影响了当时的服饰审美及服饰创造。例如:在男女服饰的整体轮廓上,在衣服的袖子上,以及鞋子的造型上、帽子的款式上,等等,都充分呈现出锐角三角形的形态。
前拉斐尔派艺术风格与服饰
前拉斐尔艺术风格源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其艺术精神主要是追寻一种自然但是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
这种艺术风格是对冷淡、生硬的艺术的一种反驳。痛斥人与自然的疏离感,希望透过艺术将人性化、自然化、理想美的特质结合表现出来。因此,当时的服装被誉为理性美感式的服饰。这种服饰风格与当时维多利亚风格极端的相对,成为英国社会追寻服饰改革的代表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