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的想法其实很朴实。就是不想用西方的技术。因为西方就是利用自己的优势技术肆意的侮辱和打压我们。所以一旦我们能够替代西方的技术。一定会得到民众的支持。
民众支持华为鸿蒙只是一种现象。其本质是支持国产的技术。如果小米和OPPO能够有替代西方的技术。民众一定也会支持。
所以中国的企业格局应该大一些。民众支持国产技术。实际上对每一个中国企业都有利。相信每一个企业研发的技术,都希望得到国人的认可,除非你这个企业不想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完全依赖寄生于西方。如果民众都支持中国企业的技术,反而企业却去反对,这是一个短视的行为。因为没有一个企业希望自己研发出来的技术不是输在实力,而是输在相互拆台。这样的环境氛围对企业也是不利的。
华为鸿蒙替代安卓,只是国产替代过程中迈出了一小步。中国人当然应该鼓励和支持。否则中国永远会被别人侮辱和欺负。只能没有尊严的活着。
医药股两极分化会持续吗?
关于医药板块,在这里,小夏节选近期国盛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张金洋的观点作分享。
国盛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张金洋:其实整个医药的主线很多,我们觉得归纳起来核心就是一句话,要选有价格对抗能力的东西。
为什么?这里有一个前提是,医药行业是不会担心量的逻辑的,很多东西渗透率太低了,但是大家担心的是政策对于部分产品的价格干预,如果能够找出这种有价格对抗能力的细分领域和赛道的话,那么本身是一定是非常有韧性的当然因为本身景气度比较高,估值也会相应比较高。
如果我们顺着价格对抗能力去找医药制造领域,我们关注的是ToB端的制造,不是ToC端的制造。ToB端的制造,就是医药的上游产业链,包括CXO,包括上游产业链里的制药装备、仪器设备、试剂耗材,很多细分制造业估值、性价比、业绩增速等都非常好,价格对抗能力非常强。
第二,从医药创新属性角度来讲,市场也存在很多分歧,但是我觉得推进医药行业长期发展毫无疑问就是鼓励创新,如果你有所担忧,就布局硬核的医药创新,精细化治疗是大的方向,比如基因细胞治疗等。
第三,从医药消费角度,也是从价格对抗能力的角度出发,比如最近的中药行情,其实涨得都是有提价的,提价本身就是一种价格对抗,其他的比如康复、一些医疗服务公司等。
所以总结来说,医药投资就找有这种价格对抗能力的公司,这些赛道结构性的机会可能会非常大。
(来自:华夏基金,2021.12.30,观点仅供参考,基金投资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