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屿文史游#
乔吉奥列略在《棉的全球史》中,提到15世纪以前的印度棉布,新航路开辟后的欧洲从印度进口大量棉布,供小于求,因此欧洲人在美洲开辟种植园,以非洲黑奴为劳动力,18世纪中叶开始,棉纺织领域发生一系列技术革新,欧洲棉布取代印度棉布……
一,印度的棉布
1000年多前,印度生产全世界最好的棉布。那时候,印度是全球棉纺织品生产中心。就好比中国瓷器、日本漆器和浮世绘版画、东南亚的香料,在欧洲人心中的地位。世界各地都撒下棉纺织业的种子,中国人也很快就学会了生产棉布的技术,棉布的生产技术与印度不相上下。而且在在商贸流通领域领先印度,中国借助大运河有着领先世界的物流,商业网络可以延伸到全国各地。
但是,印度在印染技术,特别是媒染剂和防染剂的应用领先于世界,使印度棉布畅销全球。
二,欧洲的抵制
世事无常,后来印度棉布在欧洲遭遇了一次全民抵制。
且听我慢慢道来,将历史推到公元前4世纪,棉就已经传入欧洲,但因缺乏适宜的种植环境,棉没能在欧洲开花结果,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荷兰和英国相继在亚洲成立东印度公司,积极向欧洲人推广宣传棉布的好处,棉布轻薄、不褪色的特性吸引大批消费者,棉布的热销触及到处于竞争关系的麻料、毛料、丝绸商人的利益,棉布因此受到联合抵制。
棉布的负面新闻开始发酵,棉布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支持者认为进口棉布扩大了国际贸易,为麻、毛、丝绸拓展到新的市场;反对者则认为进口棉布使国家赖以生存的丝、麻、毛纺织产业走向衰落,国家财富外流,大批工人将面临着失业的危机。结果,法国、西班牙、英国分别在1686年、1717年、1721年颁布了进口棉布的禁令。东印度公司开始把贸易的窗口朝向世界其他角落。
在欧洲,对棉布的争论还没有停止,舆论的煽动,使棉布成为众矢之的,身穿棉布衣服会遭到殴打,甚至被剥去衣服……狂热之后归于平静,欧洲人又将棉布当宝贝,禁令封锁了合法进口棉布的渠道,棉布贸易转而依靠走私。后来,欧洲商人从印度匠人那里学到了棉布制作的整套技术,并且发明了冷烫技术,“白底蓝花”布应运而生。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会受到质疑,英国医生琴纳发现接种牛痘可以治疗天花,要忍受“接种的人会长出牛角”的造谣;发明家富尔顿制作的轮船,一开始也不受待见,棉布在欧洲的遭遇,最终还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18世纪,棉纺织业在欧洲兴盛,棉布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物美价廉,设计时尚的手套、睡衣、帽子等棉制品全球热销。就在迎合非洲、美洲审美和需求的时候,东印度公司的生产力跟不上了,因此,扩大欧洲棉纺织品的生产量被提上日程,种植园经济又一次走进历史舞台(11世纪,欧洲在地中海地区曾建立甘蔗种植园)。
三,大西洋三角贸易
欧洲人从非洲和美洲之间,选择了后者,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美洲原住民失去了土地,非洲奴隶市场也被盯上,非洲奴隶被运往美洲种植园生产棉花,棉花被运到欧洲加工成棉纺织品,棉纺织品又被运到非洲购买奴隶。美洲为欧洲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棉花。欧洲棉纺织业崛起,大西洋上的“三角贸易”沾着血和泪…… 欧洲人从亚洲、非洲和美洲掠夺源源不断的财富,18世纪,在英国兴起的技术革新,进一步推动欧洲棉纺织业的全球化扩张。
技术革新的间隔被缩短,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1765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在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785年埃德蒙德卡特赖发明了力织机,技术一次次的突破,欧洲棉布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机械化生产,资源利用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产品价格对比印度棉布便具有强大优势。
技术奠定了欧洲棉纺织业的世界地位,推动了欧洲的工业化发展。 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被大机器和工厂取代,工业城镇兴起,英国的曼彻斯特、博尔顿就是当时著名的工业城。工厂管理制度,工人规章制度,流水线式生产,精细的分工使产品趋同,图案成为竞争的关键。艺术家被重金邀请设计图案,产品专利权因此诞生,现代工业社会的雏形显现。与此同时,印度,中国、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的本土市场受到冲击,没有及时引进欧洲技术,也就没能走上工业化道路,亚洲与欧洲的距离被越拉越大。
历史告诉我们,技术,或者说是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试金石,拥有先进的技术就抢占了发展的先机,欧洲的逆袭史,让我们看到了世界商业发展史的污点,也看到了技术驱动社会进步的能量。而印度的没落,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5G时代,我们能借助技术的翅膀,奋力翱翔吗?切书稿19.3.20
【参考】《棉的全球史》,乔吉奥列略 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