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纺织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高度。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而且染色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呈现万紫千红的颜色。
汉代纺织品以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和湖北江陵秦汉墓出土的丝麻纺织品数量最多,花色品种最为齐全,有仅重49克的素纱单衣、耳杯形菱纹花罗、对鸟花卉纹绮、 隐花孔雀纹锦、 凸花锦和绒圈锦等高级提花丝织品。还有第一次发现的印花敷彩纱和泥金银印花纱等珍贵的印花丝织品。沿丝绸之路出土的汉代织物更是绚丽璀灿。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遗址东汉墓出土有隶体“万世如意”锦袍、“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手套和袜子等。毛织品有龟甲四瓣纹、人兽葡萄纹、毛罗和地毯等名贵品种。在这里并首次发现蜡染印花棉布及平纹棉织品。
汉纺车的主要用途?
纺纱机器。关于纺车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扬雄的《方言》,记有“车”和“道轨”。兽锭纺车最早的图像见于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帛画和汉画像石。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有关纺织图不下八块,其中刻有纺车图的有四块。1956年江苏铜山洪楼出土的画像石上面刻有几个形态生动的人物正在织布、纺纱和调丝操作的图像,它展示了一幅汉代纺织生产活动的情景。这就可以看出纺车在汉代已经成为普遍的纺纱工具。因此也不难推测,纺车的出现应该是比这为早的。汉代纺车,根据画像石上所画的形状看,和明代《天工开物》上的纺车类似。这种纺车的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但是纺纱能力已经比纺专提高大约二十倍。这种纺车上已经使用绳轮传动,证明我国早在二千年前就在工具机上使用绳轮传动了。使用这种纺车,可以加拈、并合比较均匀一致、粗细要求不同的丝或弦线。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瑟的弦,是用十六根丝合股加拈成的,每一根都纺得非常均匀,能发出协调的音律,大概就是用这种纺车加工的。这种纺车,除了可以纺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制成纬纱用的纡子,过去用纺专的时候,需要另外的工具摇纡,现在有了纺车,就能兼做这项工作了。这就可以比较大地提高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