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罗,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悠久并具传奇色彩的民间织造工艺,亦指由此特殊工艺形成的织物。由于纱罗多以蚕丝作原料,工艺复杂独特,用它制作的织物较之绫罗绸缎还要名贵,多为贵族所用。纱罗的织造兴起于新石器时代后期,春秋时期逐渐流行,汉唐兴盛,至南宋时达到顶峰。汉张骞通过“丝绸之路”将纱罗带至西方,以其细薄被称为“上帝之物”,从此名扬天下。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潜移默化中赋予了纱罗闲适、惟美、高雅、艳丽的高贵文化品质。在我国古代的诗词中,关于纱罗的章句很多。如唐句中“唐袂飘飘,绮罗纤缕见肌肤”;宋句“荷气吹凉到枕边,薄纱如雾又如烟”等,皆是这种服饰文化的反映。据史学家记载,杨贵妃所钟爱的披帛,薄如蝉翼,恍然如影,据说正是纱罗织物中的极品。《红楼梦》里对纱罗的描写最直接——“那个软烟罗只有四种颜色:一样雨过天青,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 到了近代,纱罗织物发展最为繁荣的是常州、上海和天津,因此也就有了“常上天”的说法。纱罗织造工艺从诞生到发展经历一段很繁荣的历史时期,已经成为我国的艺术文化瑰宝。但是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的纺织受到了国外纺织技术的冲击,中国的纺织生产进入了动力机器时代,许多传统的纺织精品,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沙罗织物由于织造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下,逐渐退出市场,古老技术濒临失传。 %e7%ba%b1%e7%bd%97%e7%bb%87%e7%89%a9.html